自由講場

跳至

首頁
12

尾頁
   14


寶石宮

積分: 318142

開心吸收勳章 hashtag旅遊勳章 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 BK Milk勳章


21#
發表於 19-6-2 12:04 |只看該作者
bopomofo2405 發表於 19-6-2 11:31
我自己心得:(初初)

每年做一次[每月家庭(個人)收入支出表]。

類似,我都有月供股票
扣起左就費是自己駛埋


寶石宮

積分: 330508

2024年龍年勳章 2024勳章 2023年兔年勳章 虎到金來勳章 2021可愛聖誕B勳章 牛年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2018母親節勳章 2018父親節勳章 畀面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BK Milk勳章


22#
發表於 19-6-2 12:07 |只看該作者
good_pig 發表於 19-6-2 12:03
係,少數怕長計

我都繼續學緊開源節流、理財知識。 剛剛先學識payme、八達通自動增值……研究緊儲分
不要從別人的嘴裡去認識我


子爵府

積分: 13454


23#
發表於 19-6-2 12:19 |只看該作者
我有个户口无提款卡,只进钱不出钱。
心盲最可怕。


水晶宮

積分: 67993


24#
發表於 19-6-2 12:33 |只看該作者
good_pig 發表於 19-6-2 01:35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ollingmymoney.mpf/photos/a.182840401757317/2643263162381683/?type=3&theate ...

阿財務大師你外國人, 佢漏左比2或4老家用。

因為生活開支可以因應環境加減, 但比2或4老既家用, 不輕易加減。

天空之城, 快樂之地


寶石宮

積分: 318142

開心吸收勳章 hashtag旅遊勳章 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 BK Milk勳章


25#
發表於 19-6-2 13:01 |只看該作者
crystal媽咪 發表於 19-6-2 12:07
我都繼續學緊開源節流、理財知識。 剛剛先學識payme、八達通自動增值……研究緊儲分
...

係,而家唔興死儲慳錢嘅方式去累積財富了


寶石宮

積分: 318142

開心吸收勳章 hashtag旅遊勳章 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 BK Milk勳章


26#
發表於 19-6-2 13:02 |只看該作者
PCCW2319 發表於 19-6-2 12:33
阿財務大師你外國人, 佢漏左比2或4老家用。

因為生活開支可以因應環境加減, 但比2或4老既家用, 不輕易加 ...

50% 果度包埋架啦


雲母殿

積分: 1367084

虎到金來勳章 2018父親節勳章 2018母親節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開心吸收勳章 最關心BB問題熱投勳章 認識瑞士牛牛第二回 認識瑞士牛牛第一回 育兒性格勳章 我的育兒心得勳章 想生BB熱投 DHA勳章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畀面勳章 wyeth冷知識勳章 貢獻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親子達人勳章 hashtag影視迷勳章 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


27#
發表於 19-6-2 16:57 |只看該作者
概念好好


寶石宮

積分: 318142

開心吸收勳章 hashtag旅遊勳章 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 BK Milk勳章


28#
發表於 19-6-3 22:43 |只看該作者
我,沒有富爸爸。28 歲開始靠投資幫家裡還債 400 萬;35 歲前,從 20 萬滾出 4000 萬的資產;現在不僅有 126 間房子穩定收租,也早就實現財務自由夢想。

我的食衣住行一向簡單,但若不小心晃進了藥妝店,就常常失心瘋地買了許多「總有一天一定會用到」的東西。最後它們的下場不是沒用完、就是放到過期而丟掉。這幾年網購盛行,尤其夜深人靜時,滑滑手機,早上起床恢復理智才發現昨晚又買了好多東西。不僅浪費金錢和時間,也浪費家裡的空間收納這些東西。

後來,看了哈福.艾克(T. Harv Eker)的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後,我的消費開始有了計劃。我一向不是很愛激勵亢進的理財書籍,不過,這本書所分享的「6 個帳戶」真是深得我心。

「6 個帳戶」的基本概念是──把每個月的收入分配到 6 個帳戶裡面,專戶的錢只能用在專屬的用途,不能「透支」,而且「一定要花完」! 兼顧生活品質之餘,又能為長期規劃做準備,也讓生活達到平衡。

該享受的時候沒有罪惡感,該省錢的時候沒有抱怨,因為每一筆花費都在分配的額度內。

人人都該有 6 個帳戶
1. 財務自由帳戶(10%)
不管收到多少錢,永遠先把其中的 10% 存到「財務自由帳戶」。

「財務自由帳戶」裡的錢,只能用來買可以獲得「被動收入」或是讓錢長大的投資,而且,所有獲利都要繼續保留在這個帳戶裡,不能動用!有的人拿來投資股票、基金、房地產、甚至是美股選擇權⋯⋯不管是什麼工具,只要用心學習加上紀律,一定可以積沙成塔。

像我「財務自由帳戶」的錢只用來買收租的房子,每個月的租金收入也都繼續存在這個專戶裡面。就像房東阿姨說的一樣:「賺得到錢,也要存得住才行!」所有「用錢滾錢」的投資者,都是因為把收益繼續保留在「財務自由帳戶」裡,才能擴大自己投資的本金,加快投資獲利的速度!

2. 長期儲蓄帳戶(10%)
除了把收入的 10% 存到「財務自由帳戶」外,也要記得把收入的 10% 存到「長期儲蓄帳戶」。

「長期儲蓄帳戶」和「財務自由帳戶」的不同在於:「財務自由帳戶」是為了「用錢滾錢」,而「長期儲蓄帳戶」則是為了「未來需要的支出」事先做準備。 例如:孩子的教育基金、買自住房子的自備款、父母的養老金等,都適合「長期儲蓄帳戶」。

如果你常在包紅包,或是每年都有固定的保費要繳,也可以每個月編列比例,固定提存,這樣要支出時才不會手忙腳亂。當然,「長期儲蓄帳戶」裡的錢也可以當成預留的應急資金喔!

3. 教育訓練帳戶(10%)
第三個專戶,是「教育訓練帳戶」。把收入的 10% 放到「教育訓練帳戶」,如果有想買的書、想上的課,就可以用這個帳戶裡的錢,投資自己。

有句話說:「最貴的學費是『無知』!」我常說,覺得房地產課程學費貴嗎?如果一坪能少買 1 萬,30 坪就省下 30 萬,你真的覺得上課很貴嗎?

每年我都會編列預算,找一些想進修的課來上。買書就更不用說了,家裡的書多到一整面 200 公分寬、237 公分高的書櫃、前後放兩列還放不下,搬家時送出好幾箱。最近這幾年,我還會編列預算,帶員工一起上課!去年,我們一起上了遊戲創造、公眾演說的課,今年,我安排了執行力和行銷創意的課,帶辦公室的同事們一起進修!

投資自己的腦袋,永遠是最值得的事。增加的知識和能力,總是加倍回饋到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成果上,投資報酬率很高!

4. 休閒娛樂帳戶(10%)
除了「財務自由帳戶」外,我最愛的帳戶就是這個!把收入的 10% 放入你的「休閒娛樂帳戶」,然後,「一定要花掉!」我最愛的是按摩、安排小旅遊、或是買些心愛的小東西等。你可以每個月都花掉這筆錢,但是,如果你喜歡出國旅遊,也可以累積一季或半年,再一次花掉。

我之所以這麼愛它,是因為:從我開始編列「休閒娛樂帳戶」預算後,當我動用這筆錢安排休閒活動時,就算有點小奢侈,心裡卻一點罪惡感也沒有,這是多麼棒的心境!我知道我還有其他帳戶各司其職,一點都不擔心透支,也能充分的享受這筆預算帶給我的幸福體驗。

5. 貢獻付出帳戶(5%-10%)
把收入的 5%-10% 放入「貢獻付出帳戶」,所有存在這個帳戶裡的錢,只能用在公益性質。你可以把這筆錢捐給關注的慈善團體,或用它來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
6. 生活支出帳戶(50%-55%)
「6 個帳戶」裡的最後一個帳戶,是一般人花費最多的帳戶 ──「生活支出帳戶」。把收入的 50%-55% 放入「生活支出帳戶」,用來支付生活中「必要」的費用,如:電話費、水電費、房租、餐飲、交通等。

如果「生活支出」費用超出收入的 50%-55%,就要想辦法簡化生活。

例如:房租費用太高,可以像我以前一樣,跟朋友一起分租整層公寓,通常費用會比套房少一半。另外,50%-55% 的比例是高標,當收入增加時,「生活支出帳戶」的比例可能降低到 40% 甚至 30%。如果不定期有底薪之外的獎金,那麼,就有多的錢可以提撥到「財務自由帳戶」,為自己的第一桶金做累積與理財、活化的準備!


水晶宮

積分: 66428


29#
發表於 19-6-3 22:51 |只看該作者
洗鬼開咁多account 咩,其實講到底係睇自己。我獅子銀行有兩個saving, 一個係平時洗撳錢消費既出糧戶口,另一個係儲錢,儲錢果個你唔同atm 卡link up 已經洗少好多錢。每月ebanking 過落去,有入冇出的。另外一個係中資戶口,有定期,有股票戶口.


寶石宮

積分: 318142

開心吸收勳章 hashtag旅遊勳章 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 BK Milk勳章


30#
發表於 19-6-3 22:57 |只看該作者
Kittymummy 發表於 19-6-3 22:51
洗鬼開咁多account 咩,其實講到底係睇自己。我獅子銀行有兩個saving, 一個係平時洗撳錢消費既出糧戶口,另 ...



因為有D人真係好亂, 咪要咁分..

我自己好知自己D錢用左響邊的


公爵府

積分: 29607

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


31#
發表於 19-6-3 23:02 |只看該作者
1314625 發表於 19-6-2 10:14
做得月光族,又點會有咁多錢開這麼多戶口

每間銀行都話要有最低存款額

月光族同人工高無conflict,好多人揾幾萬使幾萬。

覺得開咁多個戶口好煩

首頁
12

尾頁

跳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