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

首頁
1

尾頁
   0


大宅

積分: 3082

好媽媽勳章


1#
發表於 08-8-20 10:28 |只看該作者
今日睇到yahoo新聞,
各位靚媽, 我諗我地抱bb都要小心d,
不過好在我個女鐘意打直抱姐..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(星島)8月20日 星期三 05:30
(綜合報道)

(星島日報 報道)媽媽抱仔女方法錯誤,可引致「嬰幼兒髖關節脫臼」,有醫生平均每月接獲三至四宗求診;有女嬰出世幾個月已脫臼,但父母到女兒一歲半時始發現問題,由於太遲發現,女兒須接受手術,更要打人字形石膏三個月,令父母心痛不已。醫生指出,抱嬰兒姿勢不正確,如以「側抱」方式抱着嬰兒,嬰兒雙腿被夾緊、髖關節受壓下容易移位脫臼。

  快將三歲的熹熹,父母在她一歲時,發現她走路一拐一拐,身體重心偏向一邊,甚至跌倒。初時只以為她發育不良,待她一歲半時,發現與其他同年嬰兒學行進度不同,帶她見醫生檢查和照X光,始發現女兒右邊髖關節脫臼。施太指,在熹熹六個月大前,她大部分時間均是以側抱的方式抱着熹熹。

  熹熹父母坦言,事前不知抱姿不良可引致脫臼,又不知可進行檢查。施先生他指,熹熹現時已行走正常,惟在上樓梯時仍可看到她右腳不能用力,只會以左腳行先。

  打石膏三個月定位

  港安醫院兒童骨科醫生李閏海稱,他平均每月接獲三至四宗求診個案,一年約五十宗。他解釋,現代母親喜歡以「側抱」方式抱着嬰兒,嬰兒雙腿因而被夾緊,麒麟臼(即由股骨上方的關節,又稱髖關節)受壓下容易移位脫臼,反而傳統的中國式孭帶則可令嬰兒張開雙腿,雙腿如坐下般屈曲,靠在母親的背部或胸前,有助麒麟臼穩定成長,不會受壓。

  李閏海表示,熹熹的個案是典型例子,包括行走不健全、麒麟臼不能張開等。熹熹於去年九月完成手術後,髖部打了人字形石膏三個月,用作復位及固定臼位,隨後再做一些訓練及物理治療以恢復腳部運動。

  李閏海建議家長如發現嬰兒腿部臼位附近出現多餘摺痕,髖關節過緊或長短腳,宜及早前往檢查,若及早發現和治療,可避免動手術,降低風險。除上後天因素外,「嬰幼兒髖關節脫臼」亦有可能在母體內胎位不正引致,香港每一千名嬰兒,便會有一至兩名出生時患上此病。記者 劉嘉裕

首頁
1

尾頁

跳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