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講場

跳至

首頁
1

尾頁
   0


男爵府

積分: 7745

畀面勳章 爸B勳章


1#
發表於 13-9-24 12:25 |只看該作者
http://mcchow.wordpress.com/2013/09/23/usagi/


天兔襲港後,這天見到不少類似的感言:

「超強颱風?都無料到!」「全球今年最強?不外如是!」「我呢度都無風。」「雷聲大雨點小,天文台吹得就吹!」「又話打到正,去咗汕尾喎,冇次準。」(筆者按:其實天文台一直都預測在香港以東登陸,準確度遠勝區內多個氣象機構)。

你廿幾年前遇上當FIT的泰臣,對方迎面揮拳,結果在你身旁5cm擦肩而過,跟著你不屑地說:「世界拳王?超!我一條毛都無傷過。」

那一拳打不中,你便說泰臣「不外如是」; 猛烈風暴過門而不入,你便說個風「無料到」。這兩種人有兩個共通點──狂傲、無知。

香港是東亞其中一個常被熱帶氣旋吹襲的地方,但很多強烈風暴來襲前,都有台灣和菲律賓兩個近鄰先「硬食」,令風暴威力打折扣。就算這次天兔能在呂宋與台灣兩條「龍門柱」中間的巴士海峽穿過,中心風力也由曾經最高的時速210公里,降至進入南海後的175公里(當然南海的環境也成為天兔減弱的因素之一)。然而直至登陸前一刻,中心強度仍然維持著165公里,要比去年令香港發出十號風球的韋森特(155公里)強一點。

天兔在汕尾登陸,而不是在香港南面掠過,是令香港受破壞程度較低的原因。在香港東面登陸的熱帶氣旋,初時會為港內帶來西北風,山勢阻隔令很多地方不太「食風」,香港亦處身於熱帶氣旋左方的「可航半圓」,實際風力會較細。當風暴經過與香港「最近點」後,港內便轉吹西南風,理論上應會更多地方當風,但同時因風暴已進入內陸而減弱,風力未必比之前強。天兔就是這個情況,當星期一凌晨轉吹西南風,全港錄得烈風的測風站,反而比吹西北風時少。

至於在香港西面登陸的熱帶氣旋,初時會帶來東北風,本港同樣受地形屏蔽,之後便會轉吹東南風,但與「東登」颱風的分別,在於這時候風暴中心依然在海上,風力通常不會在短時間內減退,那時候香港亦置身於熱帶氣旋右方的「危險半圓」,風力比「可航半圓」要大,帶來的狂風與引發的風暴潮,會帶來不堪設想的災害。


可航半圓與危險半圓簡釋(天文台網頁)



姑且不以天兔生命中最轟烈的一刻做比對(以「超強颱風」級別掠過台灣南面時,距離風暴中心300公里的蘭嶼,錄得持續吹颶風,即十號風球的風速),天兔靠近廣東沿岸時,是否「無料到」?

熱帶氣旋中心的最低氣壓,未必與中心附近最高風力有直接關係,但可作為風暴強弱的其中一個指標。天兔昨晚登陸汕尾時,中心最低氣壓為935hpa,與多個曾蹂躪香港的颱風相比,62年溫黛是953hpa,79年荷貝是962hpa, 83年愛倫是984hpa。天兔與這幾個颱風相比,威力是不相伯仲。論傷亡和破壞情況,天兔在廣東省奪走至少25條性命,單在汕尾便有13人死亡,6成半地區停電,惠來縣有住戶的玻璃窗被狂風摧毀,玻璃碎插中一名村民心臟死亡,一艘漁船翻沉一人失蹤,距離較遠的汕頭亦有兩人被塌樹壓死……

香港的風力如何?自從06年「派比安」事件後,天文台由過往只參考維港風力,改為觀測全港其中八個測風站,若有四個達到強風/烈風程度,便可視為三號波/八號波「達標」。星期日晚八號風球發出後僅兩三小時,八站中的長洲、流浮山和赤鱲角,以及在舊制下作為指標的天星碼頭,已錄得烈風(長洲風力一度達時速90公里的暴風程度),反而之前掛了17小時的三號波卻是嚴重「不達標」,這是因為天兔西面的強風圈狹窄,當強風圈抵達香港不久,烈風圈便很快隨之而來,這就是星期日白天三號波時,很多市民感到「一滴風都無」的原因。至於上月襲港、距離遠得多的尤特,八站中僅得長洲錄得烈風,其他只錄得強風下限、甚至連強風也去不到。

說了這麼多數據,或者你已頭昏腦脹,已經/早已沒有心情看下去。我想說的是,「打唔正你屋企就話個風唔勁」,不是一種理性和科學,兼令人十分討厭的思考和處事態度。03年杜鵑、08年鸚鵡、09年莫拉菲,全部都是臨門一腳突然拐彎、減弱、東面登陸等原因,才令香港避過受颶風吹襲。這次天兔走的路線,跟溫黛、荷貝和愛倫相當類似(都是穿過呂宋海峽而來),到最後,我們又僥倖避過一劫。

曾經有一種很變態且惡毒的想法:希望有一個像05橫掃美國的颶風卡特里娜,或是09年蹂躪台灣的颱風莫拉克,能到維多利亞港走一趟,給一眾把打風等同放假的香港人,狠狠地摑下一記耳光。然而卻又擔心,背後付出的代價,是我們那狹小脆弱的肩頭,無法擔當。

天兔,到底應感謝你,還是要怪責你對那些不識死、把星光行外弄得比維園花市更熱鬧的香港人,那麼寬容?




首頁
1

尾頁

跳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