烹飪搵食

跳至

首頁
1

尾頁
   15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1#
發表於 19-3-12 00:53 |顯示全部帖子
如果覺得麵包機的出品好食過麵包店,一係你味覺有問題,一係你買包的店出品太差。

點評

andyman    發表於 19-3-12 22:59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2#
發表於 19-3-12 13:11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^—^ 的帖子

做麵包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,基本步驟是永恆不變的,我不能相信一家能開店的麵包店沒有這些基本步驟。麵包機是是近年將這些基本步驟簡化為能被機械操作,是一種妥協,如果說包機做出來的麵包比傳統步驟的好食,我只能說該傳統步驟的基本功一定出了問題。
老麵種有它的歷史,絕對符合麵包的理論,這是不用質疑的,但湯種我曾經講過它不符合麵包的基本理論,如果基本功未達標,或可用湯種來忽悠人,麵包是有生命的,靠yeast這種地球上最遠古的生物進行發酵,而湯種佔麵包的15%裡面就是將麵粉燙熟,而這裡面yeast是無法產生作用的,即係說湯種裡面有15%嚴格來講不能算是麵包,或者就當它是一種添加劑罷了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3#
發表於 19-3-12 17:11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^—^ 的帖子

食物是一種蛋白質轉化過程,湯種是人為將麵粉用熱力轉化,此時的麵粉未經過發酵等等就已被轉化了,當然它可以食,而且糯口軟熟,但不能說是麵包,是誰發明我不知道,但原理肯定來自中式的燙麵,如果需要做較薄的皮,例如餃子皮,蔥油餅等,很多時候會用到燙麵,所以發明湯種的肯定是華人,很大可能是台灣人,台灣對麵包的基礎較好,65度湯種的作者只是將湯種發揚光大而已,未必是發明者。發酵也是蛋白質的轉化過程,將蛋白質轉化成二氧化碳和糖,轉化成yeast的食物,就是有這個發酵過程yeast才會成長,然後重復又重復地進行,但如果麵粉被人為的燙熟轉化了,yeast是不可能在這些已燙熟了的麵粉找到食物的,所以我說湯種是有違麵包的原理,初學者因為基本功不扎實,用湯種增加軟熟度未嘗不可,但如果基本功好,根本無需湯種。
面種的種類相當多,有不同的叫法,但都可以叫做老麵種,原理大致都是增加yeast,盡請地進行發酵,盡量發揮麵粉裡的風味。
例如polish種,應該是遠古時候人們就當它是yeast來用的一種既麵種既酵母的整麵包原料,加部分麵種落新料度,然後這些麵種也會一直養住,這也是所謂的天酵,可以世世代代的保存,那時候邊有甘容易買到咩yeast。這些中種也好,老麵種也好,都是有yeast在裡面生存著的,都是有生命的,但湯種是沒有生命的。
講左甘多廢話,希望你能對麵種有更多了解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4#
發表於 19-3-12 17:17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kc1016 的帖子

初學最好跟食譜,如果是湯種的食譜,裡面應該有講如何整,用多少湯種,但一定要記住,任何麵種都不能過量,最好不要多過整體的兩成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5#
發表於 19-3-12 17:52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^—^ 的帖子

湯種對新手或許真有幫助,但你做包咁多年,你不發覺湯種很難控制嗎,而且粘牙,這是跟天然發酵無法比的,我做包不多,但每次都相當用心, 每次都當系一種修煉,我對麵包是有一種執著的,好食是其次,最重要有成功感,所以我是不可能會用麵包機的,但麵包機不失為一個搓麵團的好幫手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6#
發表於 19-3-12 18:26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kc1016 的帖子

包機的自動程序因為要就方便,所以會有很多不足之處,一般包機最大問題就係

麵團

搓得不夠,麵團缺少筋膜保水能力就差,很多對麵包有要求得包機使用者,都會run多一次搓麵團mode,這樣應該有幫助,另外水量盡量用最大可能接受的分量,即係能成型,不會塌,這個要多嘗試,不能盡信食譜,好似這個Christine的食譜,她在澳洲,溫度和濕度跟香港有差異,最好能明白每個材料對於麵包能起到什麼作用,例如油,有保濕作用,也是軟熟主要的原料,建議用8-10%左右,好似這個食譜,麵粉總量約為250,8-10%應該等於250x8-10% =20-25g,糖應該也是8-10%,而她卻用了足足14%,應該減到20-25g就足夠了,另外yeast我一般用1%,應該是2.5%,她這裡也用得超多的了,這個可能是她那邊天氣稍涼而調整出來的,你大可改用3g試試。
總之,做麵包是一門科學,如果你不去了解它的原理,你只能將就,想要做的更好,你必須多學多嘗試,慢慢享受這過程吧!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7#
發表於 19-3-12 23:30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andyman 的帖子

你才是大師呢,太久無來BK了,好似覺得現在啲人對麵包無以前甘講究似的,以前我也是在這裡跟你學野的。

麵包機即使做到天花龍鳳,有一個做麵包的基本步驟它是永遠無法完成的,就是“整形”,整形最大關鍵是如何令到麵包有層次,你地可能都已經忘掉了,以前細細個食麵包,總喜歡meet開一絲絲甘食,這些就是層次,試問麵包機如何能做到,如何能做到將麵團擀到又長又薄,然後再卷返原來甘樣,這都是機械無法代替人手的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8#
發表於 19-3-13 15:40 |顯示全部帖子
本帖最後由 kenstin 於 19-3-13 15:53 編輯

回覆 andyman 的帖子

你又搞錯了,無論大型或小型機械,都不過是用來搓麵團而已,我也是用Bosch處理機搓麵團的,麵包機也不失為搓面團的好幫手,但整型必須人手,如果想用麵包機做得更好食,不妨試下搓完麵團(最好搓兩次),按暫停,一發完把麵團拿出來,人手排氣,然後人手整形,然後放回包機二發,停止暫停,至於整形大致可以分2個或4個麵團,我沒有麵包機不知道這樣是否可行,但理論上應該成立的。因為如果只是自動,那麼包機只會做一次發酵,根據一般做麵包的基本步驟是需要兩次發酵的,一次發酵對yeast的生長是不足夠的,要儲夠兩次的發酵,yeast才有足夠數量在最後的高溫烤焗時進行爆發性的衝刺,這樣的麵包才夠飽滿才會靚,其實做麵包有很多樂趣,成功胡然開心,失敗後能找出原因也是件樂事。

Christine的食譜裡yeast數量偏多原因可能是用自動mode做麵包,用來調整只有一次發酵的不足吧,但如果只有一次發酵的麵團,穩定性是不夠的,這樣會增加失敗理會,that's why那麼多人失敗,看來包機還有進步空間。

點評

kyky123    發表於 19-3-14 13:24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9#
發表於 19-3-13 16:31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andyman 的帖子

原來這樣,這機械也夠精彩了,能排氣,滾圓,的確厲害,但只能做基本造型,但做吐司雖然不用造型,但還是差點層次,麵團擀的長長薄薄的,再卷返起,這樣才能做出有層次的麵包,不過能排氣滾圓,表示兩次發酵是ok的,已經很有心思了,這個設計者對麵包也有一定的認識才行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10#
發表於 19-3-13 17:30 |顯示全部帖子
本帖最後由 kenstin 於 19-3-13 17:35 編輯

回覆 kc1016 的帖子

我前面有講,你自己慢慢消化,自己多嘗試,第一次發酵完全可以利用麵包機,溫度可以穩定些,這種天氣無需加熱水,包機發酵還可以保持濕度,又方便。

前面我所講的部分廢話你可能看不懂,但能看明白的表示你已有小小基楚了,單系麺種已經是一個大課題了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11#
發表於 19-3-13 18:22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alfreday 的帖子

以前是個吹水學野的好地方,宜家好似水靜鵝飛,無咩新貼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12#
發表於 19-3-13 22:33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andyman 的帖子

我都成年無整包了,懶,出面買好過,其實我又唔系太擔心他們會加添加劑,因為麵包確實無咩好加,蛋糕就話多用反式脂肪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13#
發表於 19-6-8 22:07 |顯示全部帖子
lovely-panda 發表於 19-6-8 10:51
可否分享教學 我未造過麵包


當然可以分享,但不是三言兩語或紙上談兵就可以的,需要行動,學習過程中自然會碰到問題,有問題上來BK問就可以了,相信有不少人樂意回答的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14#
發表於 19-6-9 10:37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lovely-panda 的帖子

菜肉包是中式包點,跟麵包有很大差別。
麵包需要搓麵團到一定程度,搓到出薄膜,這些膜就是蛋白質與蛋白質互相連接而成的一道墻壁,作用是防止水分流失,搓的程度越高,薄膜伸展度越好,做出來的麵包就算放幾日都還鬆軟有彈性。
中式包不需要搓得多,麵粉也是用中筋麵粉就夠了,蒸熟了meet開來是一夠夠的,不是麵包的一絲絲的,一絲絲就是那些薄膜的墻壁,中式包室溫放幾小時已經水分流失了,很硬了,只能翻蒸后才能入口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7931

大廚勳章 畀面勳章


15#
發表於 19-6-10 08:40 |顯示全部帖子
回覆 lazywife 的帖子

正如你所講,麵粉是值得學的東西,我玩麵包過程中,最享受是得到知識,由最初的挫敗,慢慢開始看很多書,到認識麵包,我食麵包不純屬能入口,還會解扣它,分析它,感受它的formation,這才是做麵包的好玩之處。
一些人只會死做爛做,做得多好我也不會欣賞的,因為如果缺乏知識,好極有限,這個理念擺在煮野食或其他任何事情上都一樣行得通。

首頁
1

尾頁

跳至